智權新知
首頁 > 智權新知
在安卓陣營里,高通(Qualcomm)的晶元一直壟斷著高端市場,除了像三星(Samsung)這種擁有自主研發手機晶元能力的大廠以外,大部分手機廠商都需要看高通的臉色。因此,許多手機廠商離不開高通。最近,小米、OPPO 和 vivo 才和高通簽署了諒解備忘錄,並表示在未來三年裡向高通採購價值總計不低於120 億美元的部件。
照這樣看,高通的財報應該不會難看,然而事實恰恰相反。
根據高通發布的2017 財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財報顯示,高通第四財季營收59 億美元,同比減少5%;凈利潤2 億美元,較去年同期的16 億美元,大幅下滑89% 。而上兩個財季,高通凈利潤分別下滑36% 和40% 。
表面上,許多手機廠商依然簇擁著高通,但實際上,高通並不受歡迎,業界外號是「專利流氓」、「業界毒瘤」。
高通為什麼招恨?
「首發高通驍龍XXX 處理器」一直是安卓陣營手機廠商慣用的宣傳伎倆,這意味著他們的產品在性能上擁有領先行業的優勢。
由於驍龍系列晶元的高曝光率和高市場佔有率,因此,高通很容易給人一種依靠晶元賺錢的錯覺,但實際上,通信解決方案才是高通的根本。
在成立之初,高通主要就是為無線通信業提供項目研究、開發服務,高通的名字來自於「quality communications」,也就是「高質量的通信」,1988 年,高通在成功開發了一套名為OmniTRACS 的衛星移動通信系統后,目光就瞄準了CDMA(碼分多址)技術。
OmniTRACS衛星移動通信系統
在3G 時代,只要涉及到CDMA 技術,就要給高通一定的專利費用。
也就是這個時候,高通積攢了大量資本,開始研發起了晶元技術,才有了我們今天熟悉的驍龍系列處理器。
其實,研發出了技術,再收取專利費無可厚非,但高通獅子開大口的收費方式卻讓不少人都恨得咬牙切齒。
因為高通的專利技術和移動通信全球標準有關,因此高通需要向所有使用到自家技術的廠商提供公平、合理、非歧視的專利授權模式。
一般的專利收費方式是,如果你用了我的專利,就按照涉及專利的部分作為計算比例的基數,但如果你用了高通的專利,不好意思,你得按整機的價格給我分成。
舉個例子,假如按照整機的5% 收費的話,你賣100 元得給高通5 元,你賣1000 元得給高通50 元,哪怕你造了個10000 億的火箭,只要你用了高通的專利,你就得給高通500 億元。
而據說高通的收費標準是5% ~ 7% ,在智能手機市場利潤越來越低的情況下,這個額外的費用成為了不少手機廠商的負擔。
絕大多數手機廠商偏偏還繞不開高通的通信專利,這種受制於人的感覺換誰都不會喜歡。
到了4G 時代,高通雖然失去了CDMA 的優勢,但手中依然掌握著大量LTE 技術專利,更重要的是,高通以「晶元捆綁專利」的模式繼續向沒有晶元研發能力的手機廠商伸出魔爪,而各位也只能表面笑嘻嘻,心裡MMP地痛並快樂著。
反正,最後遭殃的還是消費者的腰包。
逐漸崩塌的「高通生態」
哪裡有壓迫,哪裡就有反抗,這句話是真理。
這段時間,手機製造商們集體爆發,紛紛指責高通的收費模式流氓,並且拒絕支付專利費用,因此今年高通的財報才會這麼難看,別看驍龍系列晶元這麼好賣,實際上,高通每年收入的70% 都來自於專利授權。
在iPhone 7 開始,蘋果就開始使用英特爾的基帶,而最新的iPhone X 的對比測試中,英特爾的基帶和使用高通的基帶實際體驗差別不算太大,所以CEO 蒂姆·庫克(Tim Cook)最近發聲:
高通堅持對一些與他們毫無瓜葛的技術收取專利費。當前我們的處境是:創新越多(例如Touch ID),高通無理由收取的專利費就更多,導致我們的創新成本就越高。
怕你們聽不懂,庫克還舉了個例子:好比你去買沙發,沙發店老闆卻要根據客人房子的大小來給沙發定價。
手機行業杠把子蘋果帶了個好頭,其餘的手機廠商也按捺不住了,據媒體報道稱,包括華為、三星在內的手機廠商已經暫停了對高通專利費的支付,直到高通制定一個更加合理的專利收費標準為止。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xcnnews.com/kj/200074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