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權新知
首頁 > 智權新知
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品質時代,必須讓標準成為品質“硬約束”。以專利為核心的科技創新成果已經構成了企業和國家的核心競爭力
新修改的《專利審查指南》將於2017年4月1日起施行。該指南明確規定:涉及商業模式的權利要求,如果既包含商務邏輯和方法的內容,又包含技術特徵,則不應當依據專利法第二十五條排除其獲得專利權的可能性。這意味著商業模式創新中的技術方案獲專利保護。
專利制度作為保護創新成果的產權制度,可以說是激發創新動力的基本保障。在技術專利化、專利標準化、標準產業化的市場競爭遊戲規則面前,尊重智慧財產權、保護智慧財產權顯得尤為重要。
較之其他智慧財產權案件,專利案件具有專業技術難、審理週期長、社會影響大的特點。尤其是專利的授權標準和司法保護水準不僅關係到行業發展方向,更關係到國計民生。很多專利案件還涉及知名企業、跨國公司,社會關注度較高。如上海諾華公司訴石藥集團專利侵權案,涉及可以治療白血病的抗腫瘤藥物伊馬替尼,雙方均有較高市場佔有率,案件的審理結果將影響該類藥品的市場格局以及市場價格。
其實,建立於市場規則之上的專利制度,就是要用法律的和經濟的手段確認發明人對其發明享有專有權。值得注意的是,專利訴訟不僅是當事人保護合法權益的有效路徑,也成為當事人進行市場競爭或相互牽制的策略和手段。比如,華為公司不僅在美國和深圳同時起訴三星公司侵犯其專利權,還在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起訴三星公司侵犯其專利權。再如,日亞化學工業株式會社訴億光中國公司等5起專利侵權案,雙方在美國、日本和德國多國多地法院均就白光LED、藍光LED專利有效性或專利侵權進行過訴訟。
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品質時代,必須讓標準成為品質“硬約束”。品質時代依靠專利力量,以專利為核心的科技創新成果已經構成了企業和國家的核心競爭力。從國際形勢看,全球經濟發展與創新競爭態勢對於專利司法保護有著迫切需求。雖然專利權保護具有地域性,但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統一的國際貿易規則大環境下,各國專利保護規則和標準的相互滲透及影響不可避免。中國在搶佔標準話語權的過程中,如何甄別、借鑒和發展顯得尤為重要。從國內形勢看,今年是實施“十三五”規劃的重要一年,圍繞自主創新能力建設,還需加強技術創新、專利申請和標準制定的結合,進而促進專利與標準的深度融合。(經濟日報 于中穀)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sipo.gov.cn/mtsd/201704/t20170401_1309222.html
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財產權局